邮箱:1005214055@qq.com
手机:13359207812
电话:13359207812
地址:陕西省咸阳市彬县朱家湾村渭北工业园区
营商环境是发展之基、活力之源。今年以来,青山湖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,通过创
创新服务模式 强化法治保障 提升治理水平——青山湖区多维度多举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
营商环境是发展之基、活力之源。今年以来,青山湖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,通过创新服务模式、强化法治保障、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等多维度举措,为辖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从“织纷e站”护航针纺产业,到“三有”协商议事会破解背街小巷治理难题,再到电力保障助力企业智能化生产,青山湖区以务实行动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为区域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走进南昌东申针织制衣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,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。智能化的生产设备高速运转,智能吊挂灵活传送衣料,缝纫机“哒哒”作响,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,衣片在他们手中快速成型。
作为一家集设计、开发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的外向型企业,东申针织年产能5000多万件。“第一季度我们预计有10%的增长,目前35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,订单大多数来源于欧洲和美国。”东申制衣总经理胡君成指着一条正在运转的生产线介绍道,“智能吊挂系统能根据订单要求,自动调整生产节奏,以前一条生产线需要几十个工人,现在只需要几个人就能完成,大幅度的提升了生产效率。”
智能化的生产体系,在创造更高生产效率的同时,必须依托安全、稳定、可靠的电力保障。
“3月至5月属于用电的高峰,供电公司过完年就来帮我们检修设备,平时遇上问题也会及时指导,还有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检修,我们在用电方面确实很放心。”胡君成对供电公司的服务赞不绝口。
为保障企业用电,青山湖区供电公司主动开展上门服务,仔细地了解公司制作经营、发展规划和用电情况,指导企业正确节能降耗。同时,帮企业检查用电设备,解决用电问题,助力企业提质增效。
“针对东申制衣等用电负荷较大的企业,我们会不定期开展用电检查,提供‘一对一’帮扶服务。从企业的真空开关到配电间、变压器,都会进行红外测温,并使用无人机进行巡视,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,全力协助解决。”国网南昌市青山湖区供电公司青云供电所副所长胡博轶表示。
3月5日,江西意点创意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清的一条社情民意信息,在青山湖区政协引发连锁反应。信息直指高新一路与青山湖大道交界处背街小巷的“顽疾”:占道停车导致人车混行、剐蹭频发,给周边群众出行带来极大不便,成为困扰群众的“烦心事”。
“群众的堵心事,就是我们的攻坚对象。”次日一早,该区政协干部带队直奔现场,开展“马路办公”式深度调研。在早高峰的人流车流中,调研组发现这片处于两区交界的“插花地”,因权责模糊导致管理不到位。
3月7日,一场“三有”协商议事会在现场召开。青山湖区政协搭建的议事圆桌前,居民代表、交警、城管执法、镇干部围站成圈,指着新绘制的交通导视图热烈讨论。最终敲定“四步解法”:设石墩阵规范停车、装反光镜消除盲区、立爆闪灯预警风险、贴荧光条夜间护航,整套方案融合专业治理与群众智慧。
方案既定,执行提速。3月8日,塘山镇联合交警部门展开“巷战”:巷道内,防撞石墩精准卡位,广角反光镜覆盖死角,高频爆闪灯昼夜警示,配合新划的荧光停车位,昔日“堵心巷”变身“舒心路”。周边经营外贸服装的商户王倩倩惊喜地发现:“现在送货车都能规范停放,顾客愿意多逛半小时!”
青山湖区政协创新打造的“民意直通车+协商议事会+立行立改制”模式,不仅疏通了巷道,更架起了党群“连心桥”。背街小巷的治理,把“问题清单”转化为“幸福账单”。
青山湖区“协商于民、协商为民”的治理实践,正在更多街巷生根发芽,书写着“人民城市人民建”的生动注脚。
“3.5万件瑕疵成衣、断裂的资金链、对簿公堂的劳资纠纷……”前不久,一起涉及广州服装企业与本地制衣厂的加工合同纠纷,在青山湖区法院“织纷e站”启动的“庭企直联”机制下达成和解。
案件中,广州某服装公司与青山湖区某制衣厂因委托加工合同纠纷,导致制衣厂资金链断裂,员工工资无法发放。青山湖区“织纷e站”平台紧急介入,案件承办法官与商会调解员联合开展诉前调解,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:该服装公司同意支付加工费20万元接收质量瑕疵成品3.5万件,用以支付员工工资。另外,2.5万件半成品由某制衣厂继续加工,加工完成即时结算加工费。
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调解,不仅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,更维护了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。
现代针纺产业是青山湖区的主导产业,拥有企业超2000家,年产值达400亿元,形成了全省最大、全国第四的针织服装产业集群。产业蒸蒸日上的背后,离不开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坚实支撑。
“织纷e站”是青山湖区立足辖区产业特色及企业需求,依托罗家法庭,联合南昌市现代针纺商会、青山湖区纺织服装行业商会打造的“法庭+商会”工作模式。该平台充分的发挥商会“人缘、地缘、商缘”优势,吸纳行业商会人员参与法院调解,架起“庭企”直通桥梁,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、前端化解。
从化解个案到构建产业治理共同体,青山湖区的司法创新不仅为针纺产业系上“安全带”,更探索出“法治护航产业升级”的新路径。
数据显示,“织纷e站”运行以来,已发放针纺企业《法律风险告知书》等资料2000余份,开展企业问需走访、“法治微课堂”活动20余次,提供法律咨询答复等服务1000余次,调解涉企案件200余件,调撤率达80%。涉企案件纠纷显著减少,法庭受理的涉针纺案件同比下降23.2%,无讼针纺企业逐年增加。
新闻资讯